國內:1010-6060
海外:+86-21-6180-0981
出境首頁 郵輪 簽證 境外玩樂 定制游
國內首頁 機酒自由行 定制游
周邊游首頁 酒店+景點 周邊跟團 定制游
國內門票 境外門票
國內酒店 境外酒店
個人定制游 企業定制游
自駕首頁 定制游
郵輪首頁
國內機票 國際·港澳臺機票
目的地 游記
旅游攻略首頁 > 游記 > 【新年再出發】冬日喀納斯,夢中的冰雪童話世界
發游記
精華
笑飛雪 于2019-01-23發布 | 12月出游 | 瀏覽6538次
在 新疆 這個美麗的地方,最使我魂牽夢繞的是位于最北部 阿爾泰 山區里的 喀納斯 。只因在那年秋天看過她一眼,便無法忘掉她的容顏。 喀納斯 在我眼中就是一個神秘的百變女神。春天,她像個剛從睡夢中醒來的小姑娘,冰雪初融,萬物復蘇,她是一副含羞答答的模樣;夏天,她漸漸熱情奔放起來,滿眼青翠的泰加林、綠油油的草甸正是山花爛漫時,以迷人的笑容迎接遠方到來的客人;秋天, 喀納斯 像一個妖艷迷人的女人,層林盡染、流金溢彩,她那絢麗多彩的身影勾人心魂,使人無法忘懷;冬天,她變成了高冷的冰雪美人,冷若冰霜的外表,正如她那-40度的氣溫和過膝的積雪,但那份恬靜優雅卻讓懂她的人癡迷不已。也許念念不忘,必有回響。這一次是冬天,在經過了3836公里的飛行,經歷了650公里的車程,終于到達了童話邊城—— 布爾津 。據說冬季的喀納斯是迥異于秋天的熱鬧非凡的場面,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氣溫讓這里重新變成了一片凈土。甚至那些外來的客棧老板都下山過冬去了,只有一些本地圖瓦人還在大山里過著原本屬于他們的生活。冬季的 喀納斯 就像一幅幅水墨丹青般,恬靜卻有深意。我決定要去喀納斯尋找我夢中的冰雪童話世界。
在 布爾津 休整了一晚,天一亮,我們的車隊便向 阿爾泰 山深處的 禾木 出發。我們這次的車隊既有房車,也有霸道作為保障車,兼顧舒適和安全。
布爾津 早晨的溫度只有零下二十度左右,但陽光明媚,我感覺特別地興奮,那讓我朝思暮想的 喀納斯 ,我們馬上又將投入她的懷抱了。
不過,這一次迎接我的不是翠綠的草原,也不是色彩斑斕的彩林,而是一望無際,白茫茫的雪原。
我們坐在房車里,心思卻全在車窗外的美景。一個個拿上自己的各種拍攝器材,拍攝沿途的美景。
越往山里開,氣溫越低,積雪也越來越厚。
一路沒有什么城鎮,只有偶爾見到一兩間小屋,一些牧民轉場的羊圈。
新疆 不愧是畜牧業大省,哪怕是三九嚴冬,在路上依然能看到牛群的蹤影。相對來說,布爾津這邊的氣候更適合養牛和馬。我秋天在喀納斯幾乎只能見到牛和馬,也許是因為積雪太厚,綿羊根本沒法在此過冬的原因吧?
冬季的牧民要比平時更辛苦,冒著嚴寒照顧小牛犢,以免小牛被凍死。所以整個冬天,他們是最忙碌的人。
每當看到這種筆直向遠方的公路,大家總會驚嘆 新疆 的幅員遼闊。
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到厚厚的積雪,但北方這種干得像粉末一樣的積雪卻還是第一次見。被大風吹起的雪像流沙一樣從路面爬過。這就是傳說中的香檳雪,最適合滑雪運動的雪。
看著路兩旁厚厚的積雪,車上的兩個小寶貝都想下車玩雪,于是我們都下來和這兩個小家伙一起玩。自駕游的精髓就在于走走停停,想在哪拍照就停哪嘛。
雪是人類最愛的玩物,無論是三歲小孩,還是成年人,見到厚厚的積雪,都會壓抑不住那股想要投身其中玩個痛快的沖動。
把雪玩個夠本之后,我們的車隊繼續出發,駛入 阿爾泰 山的山區公路,投入大山的懷抱。
山里的積雪更厚了,連路面都被冰雪覆蓋。
車隊在積雪的山區里行駛。此刻我的內心感嘆,人類的大自然面前是多么的渺小,而科技的發展又是多么的偉大。要知道早些年,每逢冬季,這里便被大雪封山,和外界的聯系就被完全切斷了。而如今,我們的車隊能輕松地穿越這冰雪覆蓋的 阿爾泰 山進入 喀納斯 ,全憑汽車工業和道路保障水平的的發展。
在這些蜿蜒起伏而又結冰打滑的 盤山 公路上,雖然我自己也有十五年的駕齡,開車走過國內外很多地方,但是自問也未必能輕松應付這種冰雪山路。所以奉勸各位想冬季進入 喀納斯 的朋友,除了要有一臺具備四驅脫困能力的越野車,一名有豐富雪地駕駛經驗的老司機是必不可少的。
車隊穿過長長的 盤山 公路,進入了 阿爾泰 山的腹地,這里的能見到的植被越來越少,偶爾有幾棵堅強的 大樹 ,也只能揮舞著光溜溜的枝條在風中凌亂。
我們真的進入了雪國,幾乎目光所及都是白色,要不是頭頂上那粉嫩的藍天,我真的會以為 北疆 的冬天就只剩下純潔的白色。
馬上進入 禾木 的時候,路邊有個在冰雪中依然挺拔的敖包,可以看出這里的圖瓦人和 蒙古 人一樣,有著共同的信仰。關于圖瓦人的歷史,一直存在著不同的說法。有人說他們是成吉思汗西征時遺留下來的士兵繁衍的后代。圖瓦人多穿 蒙古 長袍、長靴;居住的木屋用松 木壘 砌,有尖尖的斜頂。他們以奶制品、牛羊肉和面食為主要飲食,常喝奶茶和奶酒。在一年一度的“敖包節”中,圖瓦人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競技活動。他們信奉薩滿教和喇嘛教,每年都舉行祭山、祭天、祭湖、祭樹、祭火、祭敖包等宗教祭祀儀式。
布爾津 縣城到 禾木 實際上只有150公里,但是卻足足開了四個多小時,除了路上的拍拍停停,冰雪山路上行駛也的確是比較慢。在 新疆 旅行,切記不要把行程定得太緊,在路上的時間一定要預留得足夠多,兩個地點的車程常常要數個小時,且不說 新疆 動不動就要走幾百公里才能到達下一個點,光是路上的美景就讓你在拍照中不知不覺中忘記了時間。當你發現自己趕不上原定計劃的時候,分分鐘就要走夜路了,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冬季這是有很大風險的。
雖然不是第一次在 禾木 拍星空,但是依然被這里的夜晚震撼了。除了眼前的美景,還有冬季可怕的低溫天氣。想著天氣寒冷,也沒有提前踩點,就在酒店附近的小山坡上拍就算了。雖然有點燈光污染,但效果還是可以接受的。
第一次在這么低溫的環境下拍星空,真的稍微有點準備不足。出了不少問題,剛把三腳架支起來,就發現云臺被凍得擰不動了,原來是三腳架的潤滑油被凍凝固了。對于從來沒有這么經歷這么低溫的 廣東 人,真的被驚呆了。為了拍幾張星空照,把兩個手指都凍傷了。回來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完全恢復。拍攝完星空回到酒店,遇到我們的司機師傅半夜起來熱車,據說這在冬季的 新疆 是個重要的操作,不然車子在第二天早上可能就沒辦法正常運作了,不是電瓶缺電就是機油被凍住了。
清晨天蒙蒙亮,顧不上吃早餐,喝了碗奶茶暖身,我就出來拍照了,因為我不想錯過這美麗的晨光。昨晚住的 禾木 山莊,錯落有致的木屋在晨光下也顯得如此美麗。
匆忙吃點早餐便準備出發去哈登平臺準備拍攝 禾木 村的晨曦,昨晚訂好的馬拉爬犁已經在門外等候我了,雖然不是第一次在 禾木 拍晨曦,但 禾木 山莊離觀景平臺足有兩公里,要走路過去的確有點遠,在零下三十幾度摸黑出發也不是個好選擇。馬拉爬犁的確是冬季 禾木 不錯的代步工具。
馬兒拉著我們的寒風中奔跑,轉彎的時候,爬犁便跟著飄移而過。一路的風景雖然很好,卻沒辦法好好構圖拍上幾張。要知道當時的氣溫真的把鏡頭都凍住了,連擰變焦環都特別費勁,但我又不想錯過這美妙的清晨,哪怕構圖不完美也在爬犁上順手拍幾張。
三個人坐一架爬犁,再加上背包什么的,本身已經很擠了。我們還得一個疊一個,坐在同伴的兩腿之間。坐爬犁的人背靠向馬屁股,調皮的馬兒還一路跑一路放屁拉屎。爬犁一路向前,我們只能往后看,而駕爬犁的馬夫就擋在面前,實際上只能往兩邊張望,這姿拋實在別扭。但我已經顧不上太多了,盡量用爬犁上的軍大師遮擋著身體,因為實在是凍得慌。現在回想起這畫面真覺得有點搞笑。馬兒拉著爬犁穿過村莊,來到村后的白樺林里,要知道這里秋天就是一片迷人的金黃,現在也變得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爬犁把我們拖到山腰處,已經隱約可以從山坡遠眺下面的 禾木 村了,下面還有兩架像我們這樣被馬兒拖著飛奔的爬犁。
開始馬夫也是站在爬犁上駕駛著馬兒,爬坡的時候,馬兒越走越慢,他索性縱身一躍跳上馬背,馬兒感受到主人的心情,加快腳步,很快就沖上了坡。
馬背上的小伙子也越來越興奮,不停地朝我擺各種POSE,我也為他記錄下這開心的一刻。
我們還沒到觀景平臺,太陽已經升到了山尖,馬夫特地停下來,讓我們在爬犁上拍幾張,這稍縱即逝的瞬間。
當第一縷陽光撒向樹梢、雪地上,這個冰雪世界便開始漸漸鮮活起來。
哈登觀景臺以前給我的印象就是人超級多,想起那年秋天,星夜下摸黑來到觀景臺上占機位,那黑壓壓的人群在山下看過去,還以為是一排樹。時不時還有遲來的人想走到人群前的斜坡上架腳架,人群里便會發出罵聲一片:你擋住我的鏡頭了!我的是大廣角!現在可好了,觀景臺上只有寥寥數人,什么角度隨便你拍。但大部分人是不敢停留太久,平臺上的氣溫實在太低了。好在我穿得足夠厚,全身包得只露出雙眼。在這個鼻涕都能在鼻孔里凍成冰的早上,為了守候自己想要的光影效果。我足足在山上拍了一個多小時,收獲了幾百張都不舍得刪除的照片。
陽光透過對面山尖的樹林,幻化出美麗的光斑。從高處眺望 禾木 村,一種恬靜安詳由心而生。
在這冬日的清晨, 朝陽 初升,炊煙裊裊,讓我久經城市喧囂的心靈變得純凈無暇,返璞歸真。
如果說秋天的 喀納斯 就像一幅幅油畫的話,眼前的 禾木 村就像一幅水墨丹青,根本不需要再調色,這時我才頓悟,剛到 禾木 時,路口那個水墨 禾木 雪雕的所指。
在 禾木 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排排原木搭建的木屋、柵欄。建造這些房屋,全部用的是當地的原木,這些看似低矮的小屋,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不但夏涼冬暖、經濟實用、便于修建,而且也成為一道表現民俗、展示與眾不同建筑風格的亮麗風景。
這些房子當地牧民稱之為“木刻楞”,木屋全部由產自本地的原木結構搭建而成,只需要一把斧頭和一把鋸子,不用一根釘子和一滴膠合材料,原木也只是剝去樹皮,不作任何修飾。“木刻楞”房屋通常由上下兩部分組成,房頂呈尖三角形主要用于滑落冬天的積雪。由于屋頂陂度大,大雪不易積存,積雪到一定的厚度和重量時,就會自動從屋頂上滑落下來。同時,積雪底部的融雪又可以順著尖頂伸出的溝槽流下,就是夏天的暴雨時節,雨雪水也不容易滲進居住的房屋里。圖瓦人的木頭房子圓木之間全部通過榫眼、溝槽環環相扣。對于木頭槽縫之間的有些中空,他們鋪上干燥的苔蘚,算是建筑用的另類水泥,苔蘚密封了縫隙,兼顧了穩固性和保暖性。
禾木 村所在位置的海拔在1300米左右,加之處于高緯度地區,一年中大半時間都是嚴寒季節。當地人戲稱:一年7個月寒冬,等于一年過了兩個冬天。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木刻楞”房屋既保暖又防潮,冬暖夏涼最適合當地的氣候。“木刻楞”房體四周則用被斧頭砍成單扁的圓木壓榫堆成,更加重要的功能是防震、防倒塌,但防火的性能極差。當 阿爾泰 山區發生7級地震時,一些磚混結構的房屋建筑出現倒塌裂縫,而這些木制的房屋卻紋絲不動、完好無損。
當地圖瓦居民告訴我,他們是不會砍伐活的樹木,無論是建房子還是制作日用木器,都是用枯死的、風吹倒的樹木做原材料。
其實一開始,圖瓦人是不住木屋的,據當地年長的圖瓦人說,在他們祖父母那一代,也就是100年前,他們的房屋并不是目前這個樣子的,固定的住房主要有半坑半屋的房屋和用草皮堆壘(圖瓦人稱草皮房為契目)而成的房屋兩種,天氣轉暖時就居住在氈房里。直到20世紀初 俄羅斯 人的陸續進入,不僅生活習慣發生了變化,而且他們的居住也有了根本的改變,才有了現在的這個樣子。
那冉冉升起的炊煙,形成一條夢幻般的煙霧帶,勝似仙境。
把 喀納斯 稱之為“神的自留地”真的一點都不過分,在我眼中, 禾木 就是一個備受上帝寵愛的地方,一個人神共居的地方。
松軟的雪地是最好的畫布,很多人在雪地上寫上心愛的人和自己的名字。而我更喜歡在雪地里畫畫。
原來,雪是可以這樣的美。雪,可以變成棉被,鋪在房頂上,讓小院子變成童話小屋;雪,可以變成蘑菇,長在院子里,讓冬天的童話近在眼前;雪,可以那么柔軟,劃出彎彎的曲線,舒展著動人的畫面;雪,可以那么迷人,不停的揚揚灑灑,描繪著美麗的冬天。
從 禾木 到 喀納斯 ,雪地行車加上全是山路,一路風景很好,在車上的兩個多小時,我的相機都沒閑著。
一路穿過林海和雪原,這些我對北國雪景的印象都一一呈現在我眼前。
那蜿蜒曲折的山路,那些林間的小木屋,都是很好的拍攝素材。
路上會有一些觀景臺,但都被大雪覆蓋了,不是熟悉的人根本看不出原本是觀景臺。要不是我們司機周師傅介紹,我要錯過不少美景。
陽光穿過密林,光線變得柔和又夢幻。
隨著太陽漸漸西斜,背陰處的山坡變成了黛藍色,儼然一幅幅水墨畫在眼前。
終于一座美麗的城堡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這是賈登峪城堡酒店。這里也是 喀納斯 湖的綜合接待中心。我們沒有進入,而是直接開車往 喀納斯 村方向繼續行進。
這個季節的 喀納斯 湖面也完全結冰了。只是遠遠地拍一張臥龍灣山坡上的小屋。冬天 喀納斯 的主要看點可不在往日標志性的三灣哦。
秋天絢麗的神仙灣,在冬天變成了另一個模樣。
如果不是那個孤獨的敖包,我幾乎認不出這是鴨澤湖。
河谷里的樹被凍成了霧淞,往日流趟的河水在這冰天雪地里,也頓失滔滔。
當清晨的一縷曙光撒到我的窗臺上,小伙伴們已經在外面玩著潑水成冰拍照了。
從100度的沸點瞬間降到0度冰點。一剎那就升華為空氣,這是個神奇的過程,也是美妙的一刻。
喀納斯 的早晨的天空總是那么美麗,柔和的藍色天空加上那略呈粉紅的云彩,還有那映照在雪山尖上的橘色陽光,和眼前冷色調的環境形成了反襯。
早餐后,我們決定直接下到 喀納斯 湖邊,看看冬季這個美麗的湖泊到底變成怎么樣。車隊在穿過一段小樹林后便到達湖邊的停車場。
清晨的斜陽穿過凝固著冰霜的樹梢,把世界照得金黃,在視覺上讓人感覺暖了不少。
湖面已經結冰,原本的親水棧道孤獨地留在冰面上。
如果不說,根本不知道眼前這一處平整的雪原就是 喀納斯 湖,上面甚至還有些腳印甚至汽車留下的輪胎印。要知道 喀納斯 是著名的變色湖,不同時間來,看到的 喀納斯 湖是不同的:水清時湖為藍綠色,冰川 融水 注入時是淡綠帶點白色,薄云下的 喀納斯 湖是粉紅色,陰天時的湖水則是藍灰色。但我真想不到在這零下幾十度的隆冬時節,這里變成了雪白一片的平面。
我驚奇地發現靠近森林的河道還有沒凝固的水灘。
冬天的 喀納斯 沒有秋日的絢爛色彩,當然,也沒有秋日里的喧囂吵鬧,大雪茫茫,眺望著對面山野中那陽光下露出松林本來的色彩,立身于此,聽著雪的聲音,本身感覺就很美。
看著河道還有一小段沒有完全結冰,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到水邊去。
跳上結冰的湖面,雪地靴踏在松軟的雪地上,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在這有節奏的聲響伴隨下,我沿著湖面走向河道。
由于水面和空氣的溫差頗大,水面彌漫起陣陣霧氣。身處其中,飄逸得不似在人間。
同行的小伙伴一看 水里 彌漫的水霧就說,這水一定是熱的,肯定是不到零度所以不結冰,現在氣溫起碼都零下二十幾,摸上去一定是暖的。說完就脫下手套把手伸進 水里 ,結果不到一秒就發出殺豬般的叫聲。把我們都笑癱了。這哥們一定是物理沒學好。零攝氏度是以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來標的的,而且體感溫度是以人體溫度作參考,只要溫度低于人體溫度38℃都會感覺到冰冷。
最美麗的是水面上一朵朵的雪蘑菇,雪蘑菇當然不是真的蘑菇,而是水面的石頭被裹上一層厚厚的積雪,形狀好像蘑菇,因而得名。
湖面如鏡一般倒映著天空中的彩霞,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的夢幻。
雖然在零下三十度,但景區的一位老伯還要出來撿垃圾。在這潔白的世界里,哪怕一點點垃圾都十分扎眼,完全破壞了這里的純凈感。在這里真的要奉勸大家不要隨手扔垃圾,在這冰天雪地里清潔實在不易。
以為是 千山 鳥飛絕的嚴冬, 水里 竟然有各種各樣的水鳥在游泳和覓食。
這種白喉河鳥,又叫 歐洲 河鳥,是 挪威 的國鳥。它們擅長游泳和潛水,棲息于森林及開闊區域清澈而湍急的山間溪流,活動于山間河流兩岸折大石或倒木上,從不遠離河流,能在水面浮游,也能在水底潛走。到了冬季,它們就會聚成小群只在河道的冰洞及不凍水域活動、覓食。
《 中國 國家地理》雜志的 新疆 專輯里便有一篇《 阿爾泰 山:看 歐洲 的鳥獸,看 北極 的花》介紹這里的生態系統和珍稀物種。我當時是看得十分入迷,不想這次在冰天雪地里還能遇見這些精靈。
在這些雪蘑菇周圍還游著一群群的鷿鷈和羅紋鴨等水鳥,雖然平時算不上是特別難見到,但在這里一次性見到這么多水鳥,著實使我驚訝不已。
冬季的 喀納斯 老村特別的寧靜,由于人氣并不旺,外來的客棧經營都都已經下山了。這時留在山里的基本都是真真正正的本地人。
上次來 喀納斯 就聽說有一些牧民在家里建立起了圖瓦文化家訪點,他們把祖先們使用過的各種生活生產用具一一陳列出來,由專人進行講解。觀賞著原始的簡陋用具,品嘗著醇香的奶酒、聆聽著原生態的歌曲、體驗著不同的生活習俗,讓外地的游客更貼近地感受著圖瓦文化,這次回到 喀納斯 老村,我們特地去了一家圖瓦人家家訪。
我們來到圖瓦村一家非常熱情的牧民家,進入房子,主人早已準備好一桌零食、小吃招待我們,里面有他們傳統的油餅、油馓子、奶酒、奶茶等,也有一些來自哈薩克的糖果。房子的正宗懸掛著成吉思汗像,周圍吊著各種動物皮毛,大的有野豬、狼等,小到狐貍、貂、松鼠都有。這些都是圖瓦人早年打獵的戰利品。但現在已經是禁獵了,這些都成為他們過往生活的一個記錄。
在圖瓦人家,奶茶是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這里的奶茶是咸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酥油、小米、小麥等配料。口味和藏族的酥油茶比較接近。我是比較喜歡這種口味,有同行的朋友就不是那么適應。一般喝奶茶要喝兩碗,因為圖瓦人的習俗說,你是用兩條腿走進來的,喝完兩碗奶茶,你再用兩條腿走出去,預示著吉祥平安。
平時是可以約到樂隊給我們演奏馬頭琴、咚不拉等民族樂器和唱歌的,不過正巧他們都去了 北京 錄音了。這次不能現場聽他們的演奏不免有點遺憾。但我回來后在網上找了很多圖瓦族的音樂,實在是稱得上是西域天籟。聽他們的音樂就感覺自己馳騁在廣闊的大草原上那么愜意。
主人把我們領到自家的博物館,這里有很多民族元素的東西。感覺每一樣東西背后都有很悠久的歷史,每一樣東西都能帶給我無限遐想。這是一只硅化了的公羊頭。
這是一只用馬蹄制作的酒壺,主人家里還陳列著木制的馬鞍,還有各種游牧、狩獵生活用具。但最多的,是皮毛滑雪板。
最早的滑雪是不是源自于 阿勒泰 地區,這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但眼前這副皮毛滑雪板就是最初的樣子,生活在 阿爾泰 山深處的圖瓦人,每逢冬季狩獵都要面對厚厚的積雪。在深山里,積雪甚至能沒過人的頭頂。于是他們就地取材,得用木頭和動物皮毛發明了可以在積雪上滑行的滑雪板。皮毛滑雪板甚至比現代滑雪板更適合在山里行動,下山時滑雪板調向順毛的一向,可以快速滑行,而上山時,滑雪板側是反過來,皮毛逆向可以增加磨擦力,上山就不會打滑。
再美好的地方,也有說再見的時候,歡樂時光總是過得快,不知不覺到了應該告別的時候。
原本聽說 布爾津 的沖乎爾鄉是個看霧淞的好地方,想著早點從 喀納斯 出發,看能不能在天黑前趕上看看霧淞。
但是天氣變得越來越陰沉,最終是無緣得見網上被傳得很火的沖乎爾霧淞。我想這個遺憾要等到明年來彌補了。
但是從 喀納斯 一路到 布爾津 的風景沒有讓我失望。
地大物博的 新疆 絕不是一兩次旅行可以玩得透的,這里四時不同景,越是踏足得多,越會愛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新疆 絕對是一個只為了吃也值得來一趟的地方。短短一星期,自然沒法吃遍 新疆 ,但還是把我們這些天吃的東西大致介紹一下。
提起 新疆 吃的,應該很多人會和我一樣,第一時間會想起羊肉串。那天我們點了一羊三吃,其中一部分就是用來烤串。
新疆 的烤串要比很多地方更講究,這里的烤串必須和 新疆 的地形一樣,三山夾兩盆。何謂三山夾兩盆?就是三塊瘦肉中間夾兩塊肥的。這樣的烤串會更潤更香,而不是干巴巴的。
一羊三吃的另一主角——抓飯。在 新疆 ,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備“抓飯”待客。抓飯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卜、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后再放洋蔥和胡蘿卜在鍋里炒,并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鐘后,再反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后,抓飯即熟。羊肉的油脂可以幫助胡蘿卜素在腸道中更好的溶解,在酶的作用下,轉變成人體能夠吸收的維生素A。西紅柿將大米染成鮮亮的橙黃色,小火燜到湯汁收干,葡萄的酸甜中和了羊肉的厚重,不僅去油解膩,更為抓飯帶來了豐富的味覺層次。
一羊三吃最主要的主角應該是手抓肉,因為只有新鮮的羊肉才能用最簡單的方式來烹飪。“鮮”字是由魚和羊這兩個字構成是不無道理的。這兩樣食材最好的做法往往也是最簡單的做法。 新疆 人做手抓羊肉,只需一鍋清水,羊肉冷水下鍋,小火慢慢燒開,用筷子去試戳羊肉,如果可以戳穿就證明羊肉熟透了,這時候轉大火把羊肉里的血沫逼出來。撇去浮沫后下鹽,這時羊肉遇到鹽之后就會略收縮。這時候撈起羊肉切件加上洋蔥( 新疆 叫皮丫子)就是眼前的手抓羊肉了。
用 新疆 人的說法, 新疆 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走的是金光道。” 阿爾泰 山是全國最大的黃金產區, 北疆 水草豐美,高山上冰雪融化,形成條條河流。這里的羊肉,品質之優,自不用說。
馬肉是一種稀罕的食品, 中國 馬肉店最多的就是 新疆 了。熏馬腸是哈薩克人的獨特做法,把整匹馬的肉切成塊,塞進馬腸子中,然后用松木熏制。馬肉營養豐富,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但馬肉偏熱性,吃多了容易上火流鼻血。
新疆 的土火鍋,里面什么原料都可以加,由于我們所在的 阿爾泰 山區適合養牛,所以都是以羊肉為主。這里甚至遠離 中國 傳統的農牧分界線,所以青菜往往比肉更貴。對于我這種絞肉機雖然不太介意,但一路上也要通過飲茶和吃瓜果來補充給生素和膳食纖維。這樣才能在高寒地區保證足夠的熱量,又不至于消化不良。
新疆 名菜不得不提大盆雞,這其實是一道漢族菜。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 新疆 沙灣 縣農民李某在路邊開了一家飯店,擅長烹制辣子雞塊。一次,一個建筑公司的職工來吃辣子雞塊,雖然覺得味道好,但感覺量太少,就要他把整只雞都給他們炒上。可是,炒好后的雞塊卻沒有那么大的盤子裝,李某就用盛拌面的盤子盛上了,吃完后這群客人大呼過癮,而鄰座的客人們也紛紛要求來一份大盤裝盛的雞。經過多年的演變,在 新疆 ,不僅可以吃到大盤雞經典款“土豆雞”,還可以吃到大盤雞豪華版、升級版“香菇雞、咸菜雞、豇豆雞、花卷雞、海帶雞、油炸馕雞、凍豆腐大盤雞、雞血餅大盤雞”等,香噴噴的大盤雞再配上具有 新疆 特色的馕、皮帶面,絕對是一道美味。
這是我最喜歡的平民美食——拉條子,又叫拌面。隨處可見,而且相對出品也不差。其配菜幾乎涵蓋了所有市場能見到的蔬菜:白菜、韭菜、辣椒、茄子、豆角、蘑菇、芹菜、蒜苔……并佐以牛、羊肉配炒。 新疆 的拌面是我吃過覺得最好吃的面,真的是特別勁道,特別有嚼勁兒。據說主要是因為這里的小麥一年才一造,所以做出來的面才會如此好吃。這看似平平無奇卻內有乾坤的美食必須要你自己親口試過才知道有多好吃。
我們在 布爾津 甚至還吃了一桌全魚宴,沒來之前我也覺得驚訝。但得知這些都是產自烏倫古湖的冷水魚。抱著不妨一試的心態試吃了。
烏倫古湖素以“戈壁大海”而著稱。以產五道黑、紅魚、鯉魚、貝 加爾 雅羅魚、河鱸、斜齒鳊、東方真鳊等聞名。湖濱地帶是水草豐茂的牧場,而冬天,這里的冬捕也是進行得火熱。
最后是 新疆 的奪命大 烏蘇 ,有紅和綠兩種, 新疆 人說,男的喝紅的,女的喝綠的。紅的度數要高一些。據說WUSU的正確讀法是反過來念,NSNM——弄死你們。
這次一路住的條件都不錯,比起數年前的 喀納斯 ,各方面的條件都要成熟了不少。簡單曬一下酒店圖,讓大家有個大概印象。
布爾津 旅游賓館,四星級,老牌的星級酒店,各種配套設施和服務都很齊全。
禾木 山莊是 喀納斯 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度假酒店,酒店的設施配置均為訂制的具有濃厚圖瓦風情的全實木家具,并按照四星級酒店標準配置,是景區內條件最好的酒店了。
禾木 山莊所有客房都有地暖供熱。即使在零下四十度的夜晚,木屋內也能保持二十幾度的舒適溫度。
二十四小時熱水供應,Wifi信號也很好,住在這里真的比較舒適。冬季的價格相對夏秋兩季近兩千的價格真的要實惠得很。
喀納斯 的林海山莊,同樣是是 喀納斯 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度假酒店,山莊外形為 俄羅斯 風情別墅,房間也是按四星級酒店配置,清新優雅的居住環境,也是 喀納斯 當地最好的度假酒店。
在 烏魯木齊 ,我們住的是機場對面的天緣酒店,五星級酒店,管理也是相當嚴格。除了舒適安全,最重要的是離機場很近,還有專車送到候機樓,搭飛機十分方便。
喀納斯 機場是個季節性機場,十月過后,這里就會停航了。景區沒有火車站,若選擇坐火車前往 喀納斯 ,只能從 烏魯木齊 坐火車到 北屯 ,改乘汽車前往 喀納斯 。 從 烏魯木齊 可乘臥鋪汽車到 布爾津 ,之后轉車前往 喀納斯 景區。 但冬季只建議包車前往,因為景區內的景交車在冬季是不運行的,游客只能通過自駕車進入景區,對于沒有冰雪駕駛經驗的游客,我還是是建議包當地司機的車。畢竟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好的司機還能給你提供不少好的建議,在 新疆 自駕,一個點到另一個點往往需要幾小時,錯過了一個吃飯的地方,可能要開幾百公里才有吃的。 新疆 還有很特殊的一點,加油站晚上九點鐘就會關閉了。如果不熟悉環境,錯過了加油站,那可是很嚴重的事情。
在 禾木 我們體驗了雪地摩托等游樂項目,感覺比國內很多玩雪的地方都要便宜不少,算得上是良心價了。特地摘錄了 喀納斯 景區公布的2018-2019年冬游游玩項目價格表供大家參考。喀納斯 禾木 白哈巴 冬季全域通票:100元/人禾木 冰雪樂園通票:(含雪雕、雪圈、沖鋒舟、雪地足球、雪地悠波球1小時、雪地碰碰球1小時、打雪仗):100元/人單項:單人雪地摩托:50元/圈毛皮滑雪板:100元/人(含雪板)雪地悠波球:50元/人/小時雪圈:50元/人/小時沖鋒舟:50元/人(2次)香蕉船:50元/圈龐巴迪雪地摩托車體驗:50元/圈跳雪:50元/人/小時馬拉爬犁登哈登,乘坐馬拉爬犁穿過 禾木 村、 禾木 古橋——抵達哈登平臺:150元/人禾木 民俗體驗園(吉祥善院、老屋博物館、馬蹄樂隊演出):150元/人美麗峰雪地摩托穿越線:360元/人曲開老人雪地摩托穿越線:260元/人吉克普林雪地摩托穿越線:260元/人百年老屋雪地摩托穿越線:260元/人哈登平臺雪地摩托穿越線:180元/人雪地摩托登觀 魚臺 :260元/人吐別克氣墊船民俗體驗線:580元/人
阿勒泰
評論
0條評論
【新年再出發】冬日喀納斯,夢中的冰雪童話世界
1序 2美圖預告 3布爾津——禾木,艱辛又美麗的冰雪公路 4美麗凍人的夜晚 5禾木清晨,神的自留地的恬靜 6禾木——喀納斯,最美的風景在路上 7潑水成冰的早晨,遇見喀納斯湖的雪蘑菇 8喀納斯村圖瓦人家 9告別喀納斯 10新疆美食篇 11住宿 12如何前往 13部分消費價格參考
微信掃一掃,精彩立分享
提交
廣告 灌水 謾罵誹謗 違法言論 其他問題
詳細描述
請先選擇舉報類型。 提交
是否確認刪除該條評論?
確定 取消
前言